Essential of Entrepreneurship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开设的Wharton Global Youth Program(WGYP)的一个课程,为期两周,内容是教你如何从零开始创建一家公司。
我最近刚刚参加完这个项目的Session 3,本文章将总结所有我从沃顿商学院《Essential of Entrepreneurship》项目中学到的东西。
我首先想说一下自己的直观感受,谈一谈在这里我遇到的真正优秀的人是怎么样的。然后我会总结几个Take away points,来谈一谈自己在这里学到的经验。最后我想来谈一下一条在这里被验证的人生准则–“人生是寻找自己我真正需求的过程”
真正优秀的人
毕竟这是沃顿商学院的夏校,这里的人都是很有实力的,我当初来的时候基本上抱着成为这里最菜的人的心态,想着能多学点就多学点。现在项目结束了,我发现现实情况有些出入,但依然大体符合我的预期。
人的财富在长期来说,如果不出意外,一定会和认知水平成正比。
就算发了横财,如果认知不够,最后会因为决策失误而亏出去。反过来一个聪明的人,就算本来没有钱,钱也会来找TA。只不过在现实中,这个过程非常长,可能会持续几代人。
比如中国有一部分有钱人是靠90年代的经济爆发、拆迁等靠机会富起来的。他们很多人的认知很浅薄,甚至连高中都没上完。这些人教育出来的孩子,往往只空有一身钱而没有把钱越做越多的实力,最后的结局也往往是几代后败光家底,贬为庶民。
换句话说,财富,在宏观来讲是拥有者认知水平的物质体现。正因如此,靠自己实力成为有钱人(无论是白手起家还是依靠家庭)从来都是非常注重自己孩子教育的。因为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拥有与自己相当或更高的认知水平,自己的财富自然会被“败光”。
我曾经遇到过很多有钱人,很多人时暴发户二代,也有一些是真正的富二代。这次来到沃顿我更加验证了这个道理,这里的很多人都有非常好的家庭,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都有相当可观的收入。但他们都没有暴发户二代身上的无知。
曾经的我将富人的成果归结于他们的出身,而当我见识越来越广后,这种偏见越来越少。因为即便是富豪家的孩子,也是需要自己努力学习硬实力才能继续有钱的。他们的优势只是自己父母比较有经验、起始资金比较多而已。而如果自己没有很厉害的父母,完全可以去跟着一个其他的有钱人学习,自己没有初始资金,先花点时间赚一些就好了。因为只要有认知,钱只是时间问题。
寻找共鸣
在社交中要引起共鸣的对话是交往的资本
这里的每个人都已经是或者将要成为一名企业家,因此成功的社交是极其重要的。作为一名参与者(同时我自认为是一名很不错的观察者)我总结到了在社交中很关键的一点:寻找共鸣。
在一场交流中,我们的目的(也许在很多时候不明显)是在他人口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,建立我们某个主题/事件/个人/群体等事物的理解,或者在对方心里留下印象,互相构建关系。而共鸣可以帮助你吸引他人注意,引发他们与你交流的兴趣,进而帮助你获取更多信息,也可以从情绪上让对方感到愉悦,进而提高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与印象。因此,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的社交,学会根据对话的内容寻找共鸣是关键。
在对话中,应该尽可能认真聆听他人说的话,并试图寻找共鸣的机会。
一开始的时候这需要练习,后面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就会在对话中自动地寻找共鸣了。
少说多听
话多则贱,话少则贵。
接着上一条。我观察到这里的人往往在交流的时候并不会说无意义的话,每一句话都有着清晰的表达和效果,如果没话说,他们就会听别人说。
我之前(我想也是大多数人之前)都会犯的错误就是没话题硬说,说出的话就像是在刷存在感,引发自己活他人尴尬。语言就类似于石油,未经提炼就是废物,而经过提炼后就可以发挥强大的力量。
说话之前一定要过一遍脑子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说,并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避免陷入常识陷阱
在课上,教授教给我们一个概念叫Common Knowledge Effect,指的是在沟通中过分强调已经知道的信息而非提出新的信息。
这一点我尤其发现在我们组的合作中经常出现,我们总是对已知信息、常识信息过分强调而非寻找、探索新的有用信息。这对于合作是致命的,会在很大程度上营销合作的效率和效果。
在合作、交流的过程中不应该胆怯,而应该勇于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。
明确自己的需求
我认为这简直是我在本项目中收获到的最有用的一条原则了。或者说得到验证最强的一条原则。
人生的过程就是明确自己需求的过程。
一旦自己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什么能让自己真正开心快乐,那地球OL就算是玩明白了。这里的需求是广义的,指的是在人生各个方面(包括生活、学业、事业等)能让自己真正感到可持续快乐的状态。因此,需求并非理想状态,而是介于理想状态和现实之间的一个平衡点。 我在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单独发了一篇文章来讲述这一点,这里就不再赘述了